校友风采
  • 援建方舱医院,我要去!——记我校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工程专业2021届校友徐鹏
  • 校友故事——上海抗疫先锋潘加奎
  • 【校友情深】要做就要力争最好——记我校地质系水文86级校友张云
  • 【校友情深】与“矿”相伴30年 ——记我校86级校友采矿系刘新民
  • 【校友情深】紧跟时代,邂逅机遇,让岁月如歌 ——记86级校友原矿山机械专业李文
  • 【校友风采】从煤矿一线采掘工人到年轻的矿长 ——记我校2005级校友采矿工程专业王涛
  • 【校友情深】学到的知识不会无用,付出的努力终将带来收获 ——记我校86级校友煤综合利用系焦学军
  • 【校友情深】热切的爱,为母校、为煤炭行业 ——记我校86级校友原物资管理工程专业范宝营
  • 【校友情深】只想为母校做一点事——记我校煤田地质与勘探1980级校友谢美华
  • 基层中沉淀,探索中向前——记我校采矿系2009届校友韩栋
  • 华蓥四载复春秋,彭城一聚忆今昔 ——记我校原机电系72级八位校友
  • “头铁”的援疆青年 ——记2018届毕业生体育学院樊晓东、宋朋朋
  • 男儿此生何为傲,武汉战疫有我身——我校2010级校友王江浩与援鄂医疗队一起坚守武汉46天
  • 为武汉疫情防控把好最后一道防线——环境科学99级校友邓绍坡和团队支援武汉医疗废物处置略记
  • 【奋斗的我】火神山奇迹背后的助攻——记我校矿建85级校友范文生
  • 【奋斗的我】校友孙泽栋带头冲在战“疫”一线 “后进村”挂上“前进挡”
  • 助力火神山、雷神山建设中的矿大身影——记我校矿山通风与安全93级校友易军
  • 迈好自己的步,走出自己的路——记我校85级校友原煤综合利用系崔涛
  • 俊杰生,豪歌起,使命必达——记我校采矿系2009届校友白俊豪
  • 学为初心,从卖纸箱到董事长——记我校煤综合利用系84级校友马向东
  • 让“事业”成为日常——记我校采矿系2009届校友戴林
  • 君子以公路之名,聚八方之客——记我校原测物系83级校友黄文元
  • 万分之一的匠心坚守——记中国矿业大学校友、全国人大代表李薇
  • 赤子心,矿大情——记我校原企业管理系83级校友史立志
  • 春秋岁月,砥砺前行——记我校原采矿系83级校友李晋平
  • 一个建筑师的30年历程——记我校矿山建筑系83级校友仲继寿
  • 绿叶对根的情谊——记我校综合系82级校友姚红仙
  • 一生采矿人 一世矿业情——记我校采矿系84级校友孙希奎
  • 与母校相连的半生岁月——记我校地球物理勘探专业84级校友张胤彬
  • 我为做矿大人而自豪——访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05级校友赵春健
  • 征者无疆——访我校机电78级校友任征
  • 赤子心,矿大情——记我校原企业管理系83级校友史立志
    类型:校友风采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发布日期:2019-03-04浏览次数:1
    发布者:李秀发布时间:2019-03-04
    浏览次数:4330

     

    金秋十月,踏着微微湿润的地面,迎着凉爽的秋风,我校83级校友史立志返回母校,拜见恩师,与同窗共叙往日情谊。

     

    重返母校,难舍矿大温情

    返回母校,史立志显得十分欣喜和激动,同时也颇有感触。他说,“虽然已经离开了矿大很多年,当我踏进曾经的校门,走在熟悉的小道上,看见高大的主教学楼、秀丽的人工湖、松柏茂密的小山丘,往事又一幕幕浮上心头。那时学校前面还有一片麦地。”如今,望着学校四周的高楼大厦,史立志不由感叹时光的飞逝。

    在谈到大学时代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时,史立志说道:“我记得有一次我得了急性肠炎,当时通讯也不发达,老师和同学都不知道,我也没法告知他们,就一个人去医院。在医院,到了饭点我没有吃饭,还是当时照顾我邻床陌生老人的教职工为我也做了午饭。”忆起那次让人难忘的经历,直到现在史立志都对那位陌生的教职工充满着感激之情。后来,史立志曾想去看看那位老师,却再也没有找到机会。

    史立志说:“不管后来获得了怎样的成就,我始终记得在困难的时候我得到过那样一份温暖,始终记得那份可口的饭菜。”

    因对母校有着无限的牵挂,毕业之后,史立志一有机会就会回到矿大,看看老师,看看留在矿大的好友,看看母校的发展。

    史立志说,不管身处何地,只要母校有召唤,他一定会抽出时间回来,这份矿大情,一生难舍!

     

    校友情深,不忘矿大精神

    大学四年是人生中美好的四年,一个人的人生就可能因为进入的学校、遇上的老师和同学的不同,而有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及发展境遇。

    史立志如今担任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他说,母校矿大给了他人生中的一个新起点。他说:“我在煤炭企业工作,在工作中我经常会遇到校友,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觉得特别亲切。同时,校友们也在我的工作中给予了我很多的支持和帮助,这些都是学校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学校这个纽带将天南海北的学生联系在一起,深厚的校友情谊是不可磨灭的珍贵感情。

    谈及母校对自己的影响,史立志感慨良多:“矿大带给我的影响是让我受益终身的。‘勤奋、求实、进取、奉献’的矿大校风和‘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矿大精神在后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始终激励着我。毕业三十年,无论我走到哪里,身处什么岗位,这些都已经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史立志为自己作为一名矿大人而深感自豪。

    在三十年的工作中,史立志一直秉承着矿大人严谨务实的精神。他说,“咱们矿大毕业的学生在工作中一定要踏实、务实,多动脑、勤手脚,要干实事儿,到哪都不能给咱们矿大人丢脸。”

     

    魂牵梦萦,挚言赤子之心

    矿大是依托煤炭行业办学的高校,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学校也在逐步调整发展战略以适应时代需求。面对着这些变化,史立志始终时刻心系着母校的发展,也为矿大在科研和教学领域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而自豪,为矿大综合实力的每一次提升而欢欣。

    在谈到此次矿大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时,史立志在开心与自豪的同时也为母校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因为咱们矿大是煤炭行业的最高学府,应该在咱们最拿手的、骨干的和引领咱们行业发展的一些东西上加大投入力度,做得更尖端和卓越一些。要把咱们的品牌打响,利用好自身的优势。”

    作为工作在煤炭行业一线的领导,史立志在闲暇之余,也站在一定角度上思考与我校发展有关的问题。他说:“目前,煤炭仍然是国家的主要能源,至少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低于50%还是很难的。从国家层面上来讲,煤炭行业还是非常受重视的。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各大型煤炭企业视察,国家特别重视环保、煤的清洁利用,比如通过气化、液化等方式来减少煤炭的使用对环境的危害。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这里面是有文章可做的。”

     

    三十年的岁月模糊了许多人的记忆,也让史立志从一名二十出头的年轻大学生变成了万人企业中的一把手。三十年的岁月斑驳了矿大的楼墙,也让矿大在寒来暑往中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子。时间改变着这所百年老校和她的学子们,唯一不会改变的是那一颗颗赤子心和那一份份矿大情。

     

    新闻来源: 新闻中心 张婷婷摄影:责任编辑:李秀审核:刘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