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 援建方舱医院,我要去!——记我校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工程专业2021届校友徐鹏
  • 校友故事——上海抗疫先锋潘加奎
  • 【校友情深】要做就要力争最好——记我校地质系水文86级校友张云
  • 【校友情深】与“矿”相伴30年 ——记我校86级校友采矿系刘新民
  • 【校友情深】紧跟时代,邂逅机遇,让岁月如歌 ——记86级校友原矿山机械专业李文
  • 【校友风采】从煤矿一线采掘工人到年轻的矿长 ——记我校2005级校友采矿工程专业王涛
  • 【校友情深】学到的知识不会无用,付出的努力终将带来收获 ——记我校86级校友煤综合利用系焦学军
  • 【校友情深】热切的爱,为母校、为煤炭行业 ——记我校86级校友原物资管理工程专业范宝营
  • 【校友情深】只想为母校做一点事——记我校煤田地质与勘探1980级校友谢美华
  • 基层中沉淀,探索中向前——记我校采矿系2009届校友韩栋
  • 华蓥四载复春秋,彭城一聚忆今昔 ——记我校原机电系72级八位校友
  • “头铁”的援疆青年 ——记2018届毕业生体育学院樊晓东、宋朋朋
  • 男儿此生何为傲,武汉战疫有我身——我校2010级校友王江浩与援鄂医疗队一起坚守武汉46天
  • 为武汉疫情防控把好最后一道防线——环境科学99级校友邓绍坡和团队支援武汉医疗废物处置略记
  • 【奋斗的我】火神山奇迹背后的助攻——记我校矿建85级校友范文生
  • 【奋斗的我】校友孙泽栋带头冲在战“疫”一线 “后进村”挂上“前进挡”
  • 助力火神山、雷神山建设中的矿大身影——记我校矿山通风与安全93级校友易军
  • 迈好自己的步,走出自己的路——记我校85级校友原煤综合利用系崔涛
  • 俊杰生,豪歌起,使命必达——记我校采矿系2009届校友白俊豪
  • 学为初心,从卖纸箱到董事长——记我校煤综合利用系84级校友马向东
  • 让“事业”成为日常——记我校采矿系2009届校友戴林
  • 君子以公路之名,聚八方之客——记我校原测物系83级校友黄文元
  • 万分之一的匠心坚守——记中国矿业大学校友、全国人大代表李薇
  • 赤子心,矿大情——记我校原企业管理系83级校友史立志
  • 春秋岁月,砥砺前行——记我校原采矿系83级校友李晋平
  • 一个建筑师的30年历程——记我校矿山建筑系83级校友仲继寿
  • 绿叶对根的情谊——记我校综合系82级校友姚红仙
  • 一生采矿人 一世矿业情——记我校采矿系84级校友孙希奎
  • 与母校相连的半生岁月——记我校地球物理勘探专业84级校友张胤彬
  • 我为做矿大人而自豪——访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05级校友赵春健
  • 征者无疆——访我校机电78级校友任征
  • 【校友情深】紧跟时代,邂逅机遇,让岁月如歌 ——记86级校友原矿山机械专业李文
    类型:校友风采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发布日期:2021-12-14浏览次数:1
    发布者:李秀发布时间:2021-12-14
    浏览次数:975

     

    生于六十年代、学于七十年代、长于八十年代。从大学时的青葱少年,成长为北京京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深圳京能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步步笃实奋斗到今天,面对越来越广阔的天空,他时时学习,牢抓机遇,增强本领,让人生精彩,让岁月如歌。

    钻研以求学,无畏博有为

    1986年,李文在父亲的建议和综合考量下,选择来到中国矿业学院就读矿山机械专业。

    李文坚定地认为“大学一定要以学业为主”。他是图书馆的常客,广泛读书,提升专业水准,在刻苦钻研中步步坚定自己对矿山机械学的热爱;他还常读“杂书”,拓展阅读文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知识。

    李文抓住机会、敢于尝试。大学时第一次在科学馆用所学的矿山机械专业知识进行演讲时,李文面对1000多名观众,“我当时紧张到浑身僵硬。我不断深呼吸,克服了恐惧。再加上充足的准备,我越说越自信流畅了。”

    大学四年,李文珍惜每一个“舞台”,先后担任学生会副主席、学生会主席、学生团委副书记,他组织活动、书写文稿、协调关系,步步笃实。李文感慨:“这都是很有价值的经历,对人的演讲沟通能力、组织能力都有很好的锻炼!”

    适应新环境,抢抓新机遇

    本科毕业后,李文奔赴北京市煤炭利用所,开启人生新征程。

    李文在专业学习、广泛阅读中了解到采煤机和盾构机在中国很少见。他暗暗下定决心:“要为中国的矿山机械设备从购买、引进吸收到跻身世界一流奋斗一生。”经过几年的积淀,凭借自己不断努力提升的业务能力、甘于付出不求回报的个人素养,李文终获上级的认可,走上了领导岗位。

    李文认为,工作中要脚踏实地地做事、勤勤恳恳地努力、点点滴滴地积累,而不是漫天地幻想“我将把这件事做成什么样”。李文看来,不论在哪个时代,努力和机遇都缺一不可,机遇可遇不可求,而同时机会也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风雨三十载,难忘矿大情

    时隔三十年,再回母校,文昌校园里的一切,李文倍感亲切依然能看出30年前的模样。

    当初的老师们已成为国内矿山机械方面的著名教授、专家学者。当初的同学们,现在也已成为行业的精英,在为祖国能源事业的发展贡献着矿大力量。

    李文希望新一代矿大人可以利用好矿大丰富的资源,提高能力,为行业发展而努力奋斗。李文说:“我们都是幸运儿,在这样的优越的办学条件下,一定要广泛读书,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不能忘了行万里路,多实践,多角度提升自己。”

    三十五载匆匆过,李文始终铭记母校的教导:要成为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他始终努力了解祖国与时代的“和声”,紧跟时代脚步,与机遇邂逅,与更好的自己邂逅,感念矿大予之有力翅膀,翱翔于天际,以果敢刚毅的品格、家国天下的情怀和老骥伏枥的一腔热血,继续走在奋斗的路上。

     

     

    新闻来源:大学生传媒中心 阳靖文 于妍 吴姝娴摄影:责任编辑:李秀审核:刘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