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 援建方舱医院,我要去!——记我校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工程专业2021届校友徐鹏
  • 校友故事——上海抗疫先锋潘加奎
  • 【校友情深】要做就要力争最好——记我校地质系水文86级校友张云
  • 【校友情深】与“矿”相伴30年 ——记我校86级校友采矿系刘新民
  • 【校友情深】紧跟时代,邂逅机遇,让岁月如歌 ——记86级校友原矿山机械专业李文
  • 【校友风采】从煤矿一线采掘工人到年轻的矿长 ——记我校2005级校友采矿工程专业王涛
  • 【校友情深】学到的知识不会无用,付出的努力终将带来收获 ——记我校86级校友煤综合利用系焦学军
  • 【校友情深】热切的爱,为母校、为煤炭行业 ——记我校86级校友原物资管理工程专业范宝营
  • 【校友情深】只想为母校做一点事——记我校煤田地质与勘探1980级校友谢美华
  • 基层中沉淀,探索中向前——记我校采矿系2009届校友韩栋
  • 华蓥四载复春秋,彭城一聚忆今昔 ——记我校原机电系72级八位校友
  • “头铁”的援疆青年 ——记2018届毕业生体育学院樊晓东、宋朋朋
  • 男儿此生何为傲,武汉战疫有我身——我校2010级校友王江浩与援鄂医疗队一起坚守武汉46天
  • 为武汉疫情防控把好最后一道防线——环境科学99级校友邓绍坡和团队支援武汉医疗废物处置略记
  • 【奋斗的我】火神山奇迹背后的助攻——记我校矿建85级校友范文生
  • 【奋斗的我】校友孙泽栋带头冲在战“疫”一线 “后进村”挂上“前进挡”
  • 助力火神山、雷神山建设中的矿大身影——记我校矿山通风与安全93级校友易军
  • 迈好自己的步,走出自己的路——记我校85级校友原煤综合利用系崔涛
  • 俊杰生,豪歌起,使命必达——记我校采矿系2009届校友白俊豪
  • 学为初心,从卖纸箱到董事长——记我校煤综合利用系84级校友马向东
  • 让“事业”成为日常——记我校采矿系2009届校友戴林
  • 君子以公路之名,聚八方之客——记我校原测物系83级校友黄文元
  • 万分之一的匠心坚守——记中国矿业大学校友、全国人大代表李薇
  • 赤子心,矿大情——记我校原企业管理系83级校友史立志
  • 春秋岁月,砥砺前行——记我校原采矿系83级校友李晋平
  • 一个建筑师的30年历程——记我校矿山建筑系83级校友仲继寿
  • 绿叶对根的情谊——记我校综合系82级校友姚红仙
  • 一生采矿人 一世矿业情——记我校采矿系84级校友孙希奎
  • 与母校相连的半生岁月——记我校地球物理勘探专业84级校友张胤彬
  • 我为做矿大人而自豪——访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05级校友赵春健
  • 征者无疆——访我校机电78级校友任征
  • 征者无疆——访我校机电78级校友任征
    类型:校友风采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发布日期:2018-07-13浏览次数:1
    发布者:李秀发布时间:2018-07-13
    浏览次数:2078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他曾随矿大北上千里从四川易地徐州,也曾留校十载育桃李无数;他曾两度创业不断挑战,也曾提携年轻校友诱掖后进。他便是中国矿业大学78级杰出校友任征。

     

     

    十年从教

    由于身处高考刚刚恢复不久的特殊时期,任征只复习了半年便踏入了高考考场,良好的基础让他来到了矿大并成为了78级师资班的一员,主修工程制图。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物资匮乏的时代,物质条件极为艰苦,任征回忆说:“因为当时刚刚恢复高考,同一届的同学年龄都比较大,即使物质条件有限,大家也都很珍惜学习的机会。”另外,在大学期间他也积极参与学生工作,还曾做过校刊记者。

    学成后,他服从分配留校任教。他多次到北京工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地进修培训,并成为了第一批教CAD以及最早的计算机制图选修课程的教师之一。

    在谈到教学时,任征讲述道:“最开始时计算机并没有普及,课程体系还是传统手工制图,绘图全靠铅笔,但好在学生们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在校任职期间,他倾心科研、不断探索,曾在《矿大学报》等期刊上和各类学术会议上发表过多篇论文,其中一篇的内容是针对早期较低版本制图软件如何将二维图转化为三维立体图,在当时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南下创业

    如今的任征,可谓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创客”。

    1992年夏天,任征在机缘之下离开矿大去往广州从事CAD培训、推广工作。提及当初决定南下的原因时,他分享道:“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广州欣欣向荣的活力让自己深受触动,另一方面也想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有用武之处。”

    但现实生活总是坎坷不断的,任征坦言,初到广州时不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上都吃了不少苦。尤其在工作上,上至政府、下至民工,沟通交流工作都是他亲自去做,培训邀请函、培训通知、宣传标语等都需要自己一手操办,常常遇到种种困境。

    但也正是这些“苦”让他学到了学校中学不到的东西,让他可以在不受体制束缚的环境中尝试不同解决方案。回想起那段时光,任征感慨道:“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儿,办法总比困难多。”

    任征称自己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从最开始的CAD培训,到后来的教育软件开发,再到现在的互联网事业,他“创业不守业”,不断尝试新的发展方向,并都有所建树。

    对于自己的事业,任征十分谦虚:“成功都是相对的,我把想经历的该经历的都经历过,人生就没有缺憾了。”在他看来,创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也正是创业期间每天都在克服许多困难导致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另外,任征也十分感激当年同在矿大任教的妻子在创业过程中给予他的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

    作为创业经验丰富的前辈,任征也对青年创业者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做好面对风风雨雨的准备;其次要敢于尝试,在尝试中不断完善自己;同时,把握好校友资源对创业也有很大助益。另外,建议大家先就业再创业,等待时机成熟后再踏上创业之路。”

     

     

    心系校友

    2018年,学校召开109周年校庆纪念大会,任征代表广东省校友会出席仪式,向阔别数十年的母校献上了真挚的祝福。

    他是广东校友会的筹办发起人之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校友会创办至今,他一直在其中任职,于数十年间不断为校友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大学同学的邀请下离开校园,南下广州,在广州拼搏多年,凭借自己的一腔热忱和社会各界校友的帮助,开垦出矿大人在广州的一片沃土。

    “在工作中你来我往,对校友总是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和信任感。”他坦言道。正是对母校和校友的一份热情,支持他投身于校友工作十几年。承前启后,他与老一辈校友互相扶持,砥砺前行;与此同时,也注重于为青年一代铺路搭桥。

    “校友会是青年人大学毕业踏入社会的第一个阶梯,我们很乐意为他们铺好这段阶梯,尽最大力量为他们提供各个方面的帮助,以便他们更好地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除了这些主体旋律,校友会也提供了一个轻松愉悦的交谊平台。“我们会不定期给大家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譬如年终的聚会,或者平时约体育活动,也会为年轻校友安排聚餐、增进感情。”

    在校园里,他孕育桃李,潜心从教;离开校园,他依旧不忘母校,一点一滴为母校贡献自己的力量。谈及母校未来的发展,任征说:“希望母校保优创新,守住既有的拔尖专业优势,又要努力发展其他学科,紧跟时代发展,迎来更大的腾飞。”

    一个投身科研、孜孜以求的强者,一个敢于开拓、锐意进取的勇者,一个坚守初心、不忘母校的仁者,他是任征,征者,无疆。

     

     

    新闻来源:王雅慧 赵芬奇 徐静摄影:责任编辑:卢进丽审核:刘尊旭